企业中标下沙西公园水质提升工程发布日期:2012-11-02
一、项目概述
高教西公园位于学林街北侧,文泽路以东,公园水体面积约为36500㎡,平均水深约为1.5m,水体容量约为54750m3。湖岸多为黄石驳岸且边坡较陡。
高教东公园位于学林街北侧,文海南路以东。公园水体面积约为5000㎡,平均水深约为1.5m,水体容量约为7500m3,湖岸采用自然石驳岸和垂直人工驳岸,设有亲水木平台、景观廊道。
二、主要存在问题
高教东、西公园水体整体水质较差,属于劣Ⅴ类水体,总磷和氨氮均超标,水体透明度不高,平均在30cm。水体生态系统不健全,水面景观不丰富,水体内基本无高等水生植物生存。
水质污染分析:下沙高教东西公园水质恶化主要原因有:1、水质进水污染及其他外源污染;2、没有稳定的生态系统,自净能力差;3、水体死区多,水体循环效率低。
三、项目目标
通过一系列现代环保工程技术、生物工程技术、物理工程技术的综合应用,控制高教东、西公园水质稳定,持续改善水质,进行水环境生态式综合整治。通过植物定向培养,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,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、自我修复等特点,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。
目标设想
1、水质要求
公园湖体水质得到显著改善,黑臭现象消除,景观植物生长良好,无藻类等漂浮物聚集,工程实施一年后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,根据要求及水体功能,本项目实施后水体水质达到《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838-2002 )Ⅳ类水水质标准,具体见表1-2。
表1-2 目标水质标准
单位:mg/l
项目
|
溶解氧≧
|
化学需氧量
|
BOD5
|
氨氮
|
总磷
|
水质
|
3
|
30
|
6
|
1.5
|
0.1
|
2、景观提升
(1) 根据水体特征将整个水体分区进行景观设计。
(2) 对造流曝气机、漂浮型人工湿地、组合生态浮岛、银江仿生水草等水质提升设施进行合理布置,使其整体景观效果达到最佳。
(3) 新增措施与原有景观应合理配置,基本不对原有设施进行改变。
(4) 对主要景观点景观做重点提升,兼顾个别以他区域;同时,强调“绿化”与环境的协调性、景观的功能实用性和景观自身的可观赏性。
水体景观设计目标:以“人文、人性、自然和生态”为原则,以江南水乡格调为特色,力图创造一个自然的、立体的、和谐的独具水乡风格的人性化的生态景观